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红柳村村民崔新军、姬小平夫妇来到自家承包的大棚里采摘草莓,装箱打包,等待客户取货。大棚内温暖如春,一垄垄草莓秧整齐排列,一颗颗草莓正“铆足了劲”长大、变红。当天9时,永靖县供电公司员工崔岩、赵喜庆来到红柳村,帮助排查大棚用电安全隐患,为草莓种植户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永靖县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种植出来的草莓口味香甜、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该县草莓种植主要集中在太极镇、三塬镇、盐锅峡镇等地。2024年,全县共种植草莓4062.5亩,总产量达920.5万千克,年产值达1.36亿元。近年来,永靖县规划建设了多个果蔬大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土地附加值。大棚草莓的上市不仅丰富了冬季水果市场,也为种植户带来更丰厚的收益。
过去,崔新军夫妇一直种蘑菇和苹果。“我们家亲戚告诉我种草莓的收益好,刚好去年村里钢架大棚建起来了,我就赶紧承包了4座。”看着棚内的草莓,崔新军笑着说,“这是我第一年种草莓,没想到这么赚钱。第一批总共卖了7万元,第二批预计亩产量6000斤,能卖到10万元,可比我种蘑菇挣得多。”
2024年,永靖县政府在红柳村投资建设钢架大棚64座,占地面积257亩,由刘家峡镇红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大棚配备了智能云服务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棚内光照、温度、湿度等全部实现智能化调节,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2024年4月,永靖县供电公司为红柳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配套新建配电台区1个、10千伏专线30米、低压专线300多米,新增变压器容量315千伏安。“大棚完全是智能控制,在家就能用手机APP远程打开卷帘采光、放下卷帘保温。自从承包大棚以来,供电一直很稳定。遇到用电问题时,我只要打个电话,供电公司的师傅们就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帮我解决。”崔新军说。
“基地一期项目建成后,我们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项目可年产草莓225吨,带动50多家农户参与经营,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目前二期项目即将启动,计划新建40余座大棚。”红柳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崔延阁介绍。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永靖县供电公司围绕草莓种植等特色农业发展用电需求持续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2021年以来,该公司在全县范围内累计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113.96千米、低压线路116千米,升级206个配电台区,全面夯实草莓产业发展电力基础。该公司还围绕养苗、灌溉、采摘、加工、保鲜各环节主动开展差异化供电服务。供电员工定期上门走访种植户,及时掌握用电需求、帮助解决用电问题。
当前,刘家峡镇已经形成以红柳村草莓为代表的集育种、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全链条,“刘家峡草莓”已成为甘肃省内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朱芳洁)
评论